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名医在线
在线挂号
就医环境
便民导航
先进设备
康复案例
健康资讯
人才招聘

肚子总是闹情绪?也许是肠子在“焦虑”——认识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创始人 日期:2025-08-26 人气:90

您是否经常感到腹部不适、腹胀、或排便习惯突然改变,但反复检查却又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如果您有此困扰,很可能正受到一种名为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的肠胃功能性疾病的困扰。它是消化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虽不危及生命,却显著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将带您科学了解它。


一、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IBS)?

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核心特点是肠道功能紊乱,但肠道本身没有结构上的损伤或炎症。简单来说,就是肠道“软件”(功能)出了故障,而“硬件”(器官)检查起来是完好的。


它通常表现为一组症状的集合,持续或反复发作,最常见的包括:

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后往往能得到缓解。

排便习惯改变:有时是腹泻(IBS-D型),有时是便秘(IBS-C型),或两者交替(IBS-M型)。

腹胀、腹部胀气:感觉肚子鼓鼓的,咕咕叫。


二、 为什么会得IBS?根源并非单一

IBS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脑-肠轴”这条通讯线路出现了失调。

脑-肠互动异常:这是我们大脑和肠道之间的“热线”变得过于敏感。大脑对肠道传来的正常信号(如蠕动、气体)解读为“疼痛”或“危险”,从而引发不适;同时,焦虑、压力等情绪信号也会通过这条热线下达给肠道,导致其功能紊乱。这就是为什么情绪紧张时,肚子容易“闹情绪”。

内脏高敏感性:IBS患者的肠道神经末梢异常敏感,普通人感知不到的普通肠内气压或收缩,他们则会感到疼痛。

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蠕动变得不规律,有时过快(导致腹泻),有时过慢(导致便秘)。

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内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失衡,可能产气增多,加剧腹胀和不适。

诱发因素:肠道感染痊愈后、某些食物(如产气食物、乳糖、麸质)、遗传因素等都可能成为IBS的触发点。


三、 如何管理与应对?与它和平共处

由于IBS是功能性问题,治疗目标并非“根治”,而是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


明确诊断,排除他病:首先务必就医,由医生通过必要的检查(如肠镜)排除炎症性肠病、肠癌等器质性疾病。这是建立信心、科学应对的第一步。


饮食调整(核心策略):

记录饮食日记:找出并避免会诱发自己症状的“罪魁食物”,常见的有辛辣、油腻、产气多的食物(如豆类、洋葱、西兰花)、乳制品等。


尝试低FODMAP饮食:这是一种被证实对许多IBS患者有效的饮食方法,即短期减少摄入一系列难以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如某些果糖、乳糖等),然后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逐步 reintroduce(重新引入)。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生活方式干预:

压力管理:这是调控“脑-肠轴”的关键。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进行冥想、瑜伽、深呼吸练习或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都能有效减轻压力,缓解症状。


规律运动: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情绪和促进肠道规律蠕动,对便秘型IBS尤其有益。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您的分型使用一些药物,如解痉药(缓解腹痛)、调节肠道动力的药物、益生菌(调节菌群)或甚至一些作用于脑-肠轴的神经调节药物。务必遵医嘱用药。


总结来说,肠易激综合征就像肠道的“焦虑症”,它真实存在且需要被正视。通过科学认知、健康饮食、压力管理和必要的医疗帮助,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症状,重获舒适的生活。请不要独自忍受,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是迈向康复的第一步。

声明: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0
0
首页 电话 挂号 社区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