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俗称“肠胃感冒”或“食物中毒”,是突然发生的恶心、呕吐、腹泻(拉肚子)、腹痛的总称。它来势汹汹,让人苦不堪言。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或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常因吃了不洁食物或接触感染者引起。
核心应对原则:防脱水!
呕吐和腹泻会快速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钠、钾等),脱水是最大风险,尤其对老人和小孩。
立即行动:补充液体!
首选:口服补液盐(ORS)。药店有售,它能科学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是应对脱水的金标准。按说明书冲泡,少量多次喂服或饮用(即使吐,也要坚持小口喝)。
次选: 如果没有ORS,可暂时饮用稀释的米汤、苹果汁(1:1兑水)或清汤。避免可乐、果汁(未稀释)、咖啡、牛奶等,它们可能加重腹泻或呕吐。
饮食调整:
呕吐剧烈时,可短暂(1-2小时)禁食,但务必持续小口补充液体。
呕吐稍缓解后,从清淡流质开始尝试,如米汤、稀藕粉。
腹泻为主时,可吃易消化半流质,如白粥(可加少许盐)、烂面条、苏打饼干。避免油腻、辛辣、高糖、高纤维食物。
逐渐恢复: 症状好转后(通常24-48小时),再慢慢增加食物种类和量。
什么情况下必须看医生?
出现脱水迹象:口干舌燥、尿少色深、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婴儿囟门凹陷、精神萎靡、头晕乏力。
呕吐剧烈无法进食进水,或呕吐物带血、呈咖啡渣样。
腹泻严重(水样泻多次/天)或带血、脓液。
高烧不退(体温超过38.5℃)。
腹痛剧烈难忍或定位明确。
婴幼儿、老年人或基础疾病者症状严重。
症状超过3天无好转。
预防是关键:
勤洗手!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煮熟煮透,生熟分开,不吃变质食物,饮用安全水源。
妥善处理呕吐物/排泄物:避免传染他人。
急性胃肠炎重在防脱水,首选口服补液盐,饮食清淡易消化。密切观察脱水迹象和危险信号,及时就医是关键。做好手卫生和饮食卫生是最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