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 “胃” 色变的今天,不少人都被胃病困扰着。糜烂性胃炎作为其中一种,让患者饱受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折磨。很多人不禁会问,运动对胃病有帮助吗?对于糜烂性胃炎患者,又有哪些合适的锻炼方式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深入探讨一下。
运动对胃病的积极作用
促进胃肠蠕动:适度运动能加快胃肠蠕动速度,就像给胃肠道这个 “加工厂” 注入了一股活力,让食物在其中的消化和排空过程更加顺畅。这不仅能有效减轻胃部的负担,还能降低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的胃酸过度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
增强免疫力:运动可以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促使免疫细胞更加活跃,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于糜烂性胃炎患者来说,免疫力的提升有助于抵御外界病菌的入侵,降低胃部感染的风险,为胃黏膜的修复创造一个良好的身体内环境。
调节情绪:胃病的治疗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形成恶性循环。运动能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就像是天然的 “快乐因子”,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调节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胃病的康复。
适合糜烂性胃炎患者的锻炼方式
散步:这是一种简单又安全的运动方式,几乎适合所有糜烂性胃炎患者。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后,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散步,速度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散步时,身体的轻微晃动可以带动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注意散步时要抬头挺胸,手臂自然摆动,步伐不要过大过快,避免给胃部造成过大的震动。
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练习太极拳时,通过腹式呼吸,能够对腹部脏器起到按摩作用,促进胃肠的血液循环,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其舒缓的动作也不会对胃部造成过度的负担。建议每天练习 1 - 2 次,每次 30 - 60 分钟。
瑜伽:选择一些温和的瑜伽体式,如猫牛式、下犬式、山姿等,有助于增强腹部肌肉力量,促进胃肠蠕动。猫牛式可以通过脊柱的屈伸运动,按摩腹部器官,促进消化;下犬式能够拉伸腿部和背部肌肉,同时增加腹部的血液循环;山姿则能帮助调整身体的姿态,增强身体的平衡感和核心稳定性。每周进行 3 - 4 次瑜伽练习,每次 45 - 60 分钟。注意在练习过程中,不要过度伸展或用力,避免对胃部造成伤害。
糜烂性胃炎患者适量运动的注意事项
运动频率:不要过度追求运动次数,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例如,刚开始运动时,每周进行 3 - 4 次运动即可,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随着身体的适应和病情的好转,可逐渐增加到每周 5 - 6 次,但也不宜天天高强度运动,以免身体过度疲劳,影响胃部恢复。
运动强度:务必严格控制运动强度,以低强度、温和的运动为主。避免进行如快跑、打篮球、踢足球等高强度的剧烈运动,这些运动可能会导致胃部震动过大,增加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心跳过快等不适,应立即降低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
运动时间:注意运动时间的选择,除了饭后不宜立即运动外,还要避免在空腹时进行运动。空腹运动可能会导致血糖过低,引发头晕、乏力等症状,影响胃部的血液供应,加重胃部不适。另外,晚上也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影响睡眠质量,进而间接影响胃部健康。
特殊情况:如果糜烂性胃炎患者正处于病情发作期,出现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明显不适症状,应暂停运动,以休息为主,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恢复运动。同时,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减少肌肉酸痛和受伤的风险。
糜烂性胃炎患者在进行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同时,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合理的运动,改善胃部健康,拥有一个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