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酸“逆流”的真相:不是普通胃炎!
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因胃内容物(胃酸、胆汁等)异常反流至胃或食管,导致胃黏膜慢性损伤的疾病。
关键区别:
- 普通胃炎:胃黏膜自身炎症(如感染、酒精刺激)。
- 反流性胃炎:胃酸或胆汁“逆向流动”侵蚀黏膜(更易反复发作)。
二、为什么会发生胃酸逆流?
1. 生理机制失衡
幽门“闸门”失灵: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胰液反流入胃。
胃动力不足:胃排空延迟,内容物滞留导致压力增高。
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胃酸反流至食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2. 常见诱因
不良生活习惯:暴饮暴食、高脂饮食、吸烟饮酒。
疾病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术后结构改变。
压力与激素:焦虑、妊娠等导致激素变化,影响胃肠功能。
《中国反流性食管炎专家共识》指出,约30%反流性胃炎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三、这些症状别忽视!可能不是“胃病”
胃部灼烧感:饭后或平躺时上腹部烧灼痛。
口苦、嗳气:反流胆汁导致口腔异味,频繁打嗝。
咽部异物感:胃酸刺激咽喉,类似“慢性咽炎”。
易被误诊的表现
胸痛:需与心绞痛区分(心脏检查无异常)。
慢性咳嗽:夜间反流刺激气道,误认为呼吸道疾病。
四、长期不治疗的后果有多严重?
胃黏膜糜烂:严重反流导致胃溃疡、出血。
营养不良:长期恶心、呕吐影响进食。
关键提醒:
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呕血、黑便,需立即就医!
五、如何阻断胃酸“逆流”?
1. 药物治疗
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减少胃酸分泌。
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中和胆汁,修复黏膜。
促动力药:多潘立酮加速胃排空。
2. 生活干预
饮食:避免巧克力、咖啡、薄荷(松弛括约肌)。
睡姿:垫高床头15-20cm,减少夜间反流。
减压:冥想、瑜伽缓解焦虑,降低胃酸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