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名医在线
在线挂号
就医环境
便民导航
先进设备
康复案例
健康资讯
人才招聘

消化不良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究竟是什么关系

作者:创始人 日期:2024-02-29 人气:3530

消化不良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究竟是什么关系

王先生,43岁,患有“慢性胃病”多年,近几年来常有吃一点就饱胀、嗳气、打嗝等症状,前后胃镜检查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没有消化性溃疡和胆汁反流,医生说问题不严重,仅仅是轻度慢性胃炎。医生给出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王先生望着病历本,一头雾水:怎么“慢性浅表性胃炎”未好,又生新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呢?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吗?


消化不良与浅表性胃炎的关系


临床上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很大一部分的重叠,只是概念上有些差别,一个是内镜诊断一个是症状诊断。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表层上皮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胃镜下可以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可以发生在全胃也可以分别发生在胃窦、胃体、胃底或全胃。


功能性消化不良旧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无器质性病变或仅有一般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候群,可反复或持续发作,中青年多见,症状以上腹部不适、疼痛、上腹胀,常发生于餐后,或餐后加重,并伴有嗳气、早饱、食欲下降、上腹隐痛或灼痛、甚至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文中提到的王先生,应该说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时存在,两者应该是一致的。只是诊断的角度不同而已。胃镜检查是根据胃黏膜所见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根据症状诊断。


病变严重程度与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的程度不是平行的。例如:有的人只是浅表性胃炎,是最轻微的病变,但其症状可以很明显,而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可能他不一定有很明显的症状。


消化不良病因


消化不良十分常见,各国报道的患病率在20%~49%之间。一些资料显示约占内科门诊总数的30%,消化病专科门诊的40%~50%。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应建立在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为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缓解,即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常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同时存在。据胃镜检查统计资料,约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但其症状多少与轻重程度并不与胃炎病变程度相一致,因此国内外学者多倾向将此类慢性胃炎的症状纳入功能性消化不良范围,治疗亦基本相同。


近年来也发现部分患者急性胃肠炎后可以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为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PIFD),约25%的急性胃肠炎患者会发展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现此类患者胃黏膜具有炎性细胞核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的现象,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治疗


多以改善症状、经验治疗、排除器质性疾病为主。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有消化不良症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以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约65%~75%。如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患者消化不良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回顾性诊断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究竟是什么关系

对症治疗:根据医生经验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胃运动障碍型者,用药应以促胃动力药为主,如吗丁啉、莫沙必利等。多数病人治疗2~4周即可,仅少数病人需更长时间治疗。提倡间歇用药,避免长期用药,改善症状为主。


心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与心理因素有关,如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疑病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其生活中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如亲人患病、伤亡、失业、失恋等。治疗效果与心理因素有明显关系,据报道用安慰剂治疗有效率可达30%~60%,故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给予适量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也会有较好的疗效。


0
0
首页 电话 社区 挂号 我的